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刘胡兰:冰刀霜剑中的青春信仰》。
讲述者:24学前2班
李思彤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刘胡兰:冰刀霜剑中的青春信仰》
——15岁少女用生命书写的革命诗篇
1947年1月12日,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寒风裹挟着雪花,年仅15岁的刘胡兰走向铡刀。她的棉衣上还沾着昨夜为伤员缝补的棉线,口袋里装着没能送出的情报纸条。这个本该在课堂上读书的少女,用短暂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永恒的印记。
1932年出生的刘胡兰,亲眼目睹被日军扫荡后的村庄变为废墟。父亲被抓壮丁时,她躲在柴火堆里目睹母亲被刺刀威胁仍坚贞不屈。10岁加入儿童团后,她在村口放哨时自创"暗号童谣":"红萝卜,大白菜,鬼子来了我就埋"。当八路军伤员藏在她家地窖养伤时,这个小女孩学会了用艾草熏伤口、用山药蛋熬粥,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悄然完成精神蜕变。
1946年秋,国民党军突袭云周西村。已担任妇救会秘书的刘胡兰临危不惧,将最后两枚手榴弹藏进粪坑,把党员名单缝进鞋底。面对叛徒出卖,她在观音庙前的刑场上,看着六位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仍拒绝"自白书"的诱惑。当刽子手问她"怕不怕",这个裹着粗布棉袄的少女轻蔑一笑:"怕死不当共产党!"她躺向铡刀的姿势,像一片飘落的雪花般从容。
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时,笔锋划破宣纸留下深痕。1957年,刘胡兰烈士陵园落成,15岁的少先队员金桂兰在墓前宣誓:"要像刘胡兰姐姐那样活着"。2025年清明,00后主播在抖音直播祭扫,当镜头扫过刘胡兰用过的铜顶针时,弹幕瞬间被"这盛世,如你所愿"刷屏。更令人震撼的是,青年科学家将她的入党申请书编码成DNA存储芯片,让"不怕流血牺牲"的誓言获得超越时空的载体。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回望,刘胡兰的故事早已超越具体历史语境,成为一种精神图腾。她教会我们:真正的信仰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真正的青春不是岁月静好,而是以血肉之躯点亮黎明前的黑暗。当Z世代在元宇宙中为她建造数字纪念馆,当孩子们在课本剧里重演她的抉择,我们知道:那个身穿补丁棉袄的少女,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里,成为照亮未来的永恒星光。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郭俊杰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