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团中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鼓励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助力乡村幼教,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与戏剧系积极开展“艺润童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团志愿者们立于三尺讲台,以萤火之光争辉星野,以毫末之力筑梦沃野。
一、教育戏剧助振兴,志愿服务暖童心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与戏剧系文东18号志愿服务队自2022年启动“教育戏剧助学筑梦——山东沿黄九市乡村幼教帮扶项目”以来,长期致力于沿黄九市乡村幼儿园的美育教育,通过引入教育戏剧课程,帮扶山东黄河流域沿线地市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让教育戏剧惠及更多的乡村幼儿和教师,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2024年7月,文东18号志愿服务队再次出发,组建基层服务实践团奔赴王鲁镇中心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带来多个教育剧目,其中“防溺水、讲卫生”为主题的《森林生日聚会》最受小朋友们欢迎。该剧目以为老虎过生日为故事背景,融入《捏拢放开》《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两段歌舞,将《防溺水贴士》《餐桌礼仪》等幼儿知识与戏剧情节巧妙结合。通过戏剧表演形式,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幼儿五大领域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全员参与的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的,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对于参与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专业提升机遇。首先,在策划和编排剧目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故事和表演形式,从而提升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的能力。其次,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教育剧目的演出,学生们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达成教育目标。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二、童声欢歌绘斑斓,律动飞扬悦童颜
为推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实现乡村幼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团志愿者积极开展歌舞教学,收获了美育与心灵的双重丰收。教学以童话故事引入主题,借助视频短片加深小朋友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志愿者们鼓励小朋友以个人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词,还通过钢琴弹奏引领他们找寻节拍、掌握节奏。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小朋友们生动表演故事情节,用歌声叙述故事,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与肢体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待小朋友们熟练掌握歌曲节奏后,志愿者们增加了舞蹈动作的教学。他们按照律动示范、分段讲解、分组训练、课堂展示的顺序进行授课,引导小朋友循着音乐的节奏,感受身体的律动之美,掌握律动的节奏感与身体的协调性。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指导小朋友创编歌词时,他们运用了音乐创作的理论,同时根据小朋友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提升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在舞蹈教学中,他们将舞蹈技巧的教学方法付诸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这种实践经历还让他们更加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爱心,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黏土制作增童趣,精细动作促成长
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发展,是儿童正确书写的重要生理基础。为提高手部控制能力,让幼儿掌握精细动作,发展儿童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实践团志愿者开展了黏土制作活动。实践团志愿者引导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苹果、香蕉等常见水果的特点,鼓励他们说出水果的颜色和形状。为了增加小朋友们的创作灵感,志愿者又展示了用黏土制作的其他水果,如草莓、橙子等,并详细介绍了制作方法和技巧。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有的小朋友还为水果们添加了可爱的表情,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参与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实践经历,对其专业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首先,在引导小朋友观察和描述水果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需要敏锐地捕捉水果的特征,并以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小朋友,这强化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其次,在展示黏土制作方法和技巧时,学生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还要思考如何将复杂的步骤分解为易于小朋友理解和操作的小环节,这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再者,通过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今后针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吃得苦中苦,方有回甘甜。青年学子走上三尺讲台,切身实地的感受教育事业、乡村美育事业的艰辛,强化乡村振兴的服务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志愿者们内化课堂知识,外化教学能力,体会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更深刻理解乡村美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志愿者们也认识到青年学子只有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能切实体会到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脚踏实地,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深刻地审视自身、锤炼本领、突破自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