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忆峥嵘岁月,颂百年初心——学前教育与戏剧系暑期“三下乡”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周堂地道战遗址展览馆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7-16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7月14日,文东18号志愿服务队基层服务实践团在团总支书记周愉、辅导员代钰的带领下,走进周堂地道战遗址展览馆。

展览馆分为两个展馆。第一个展馆以“血染红踵,爱好和平”为主题,取自进馆与出馆的题字。该展馆主要包含鱼台之殇、信仰之门、烽火回忆三个展区,介绍了鱼台革命史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武装力量以及发生在鱼台境内的200余次革命战争。

鱼台之殇。该展区叙述了日军在鱼台的种种罪行,日军杀害无辜群众200余人,掠夺财物,防火烧屋。展区配有母子塑像,母亲横抱孩子尸身于胸前,仰头向天呐喊,神情悲痛,而年幼的孩子早已没有呼吸。这一幕,让实践团志愿者纷纷驻足默哀,为之动容。

信仰之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38年5月日军攻陷鱼台,7月鱼台成立第一个党支部,9月中共鱼台县委成立,到了1939年的7月建立了湖西地区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同时还成立了湖边司令部。英勇无畏的鱼台人民以星星之火点燃信仰火炬。

烽火回忆。该展区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1938年到1949年间鱼台人民英勇善战的故事。1939年成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合编大田队,1941年组建鱼台县大队……

另一展馆还原了周堂地道战诸多细节,并以“重走地道”的方式叮嘱后辈“不忘初心”,主要有浴血周堂、英雄名录、重走地道三个展区,诉说着先辈的信仰,优秀儿女的英勇牺牲,以及来之不易的这和平。

浴血周堂,视死如归。第二展厅记录了周堂村地道尚未挖通,便被国民党项固派加紧围剿,而周堂村民无畏牺牲、英勇反抗的故事。展厅重点讲述高树德烈士的故事。他为人民,不顾襁褓中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向敌人冲去。壮烈牺牲后,其遗体被凶残的敌人找出用石磙子碾压,其家人也多次受到反动政府活埋的恐吓。其妻高宗氏和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仍历尽艰辛把烈士子女抚养成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像高树德一样的烈士,写满了人民英雄录。实践团志愿者们望向满墙的名字,默默告慰先辈,“今日之中国正如您们所愿,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伟大。”随后,实践团志愿者们跟随讲解员进入地道,重走英雄路。地道内伴有脚印设计,每一个脚印上都刻有奋斗、顽强、爱国等字样。地道战内的每一步都在向英雄致敬,都在向未来奋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和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实践团志愿者们。在新征程上,青年学子要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要像鱼台县儿女一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